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
厨师之家〖chushihome.com〗精品厨艺教程推荐

酒入菜肴的用法集锦

内容共3页  |  收藏该资料

第3页:以酒入菜的技巧

酒入菜,并非百菜百搭,有些菜适合用啤酒,有些适合用白酒,有些适合用红酒,这些大体视菜的本身材质和酒中酒精含量的多少而定。一般而言,清淡的菜适合放酒精含量低的酒,味浓的菜适合放酒精含量高一点的酒。

白酒

白酒菜的制作方法多以炝、醉、烹、浸。近年来炒、煮、拌、煎等方法也有白酒调味。白酒菜的成品特点是酒香浓厚,鲜嫩爽口,色淡自然,原味突出。

白酒在烹饪中妙用众多:炒鸡蛋时加点白酒,炒出的鸡蛋鲜嫩松软。先把河鱼在白酒中浸一下,然后再裹面油炸,可去泥腥味。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类或鱼类时,加些白酒,能使菜肴香浓、味美而不油腻。剖鱼时弄破胆,马上在鱼膛内抹一点白酒,然后用冷水冲洗,可消除苦味。把太咸的腌鱼洗净后,放在白酒中浸泡2~3小时,可去鱼身上的盐分。烹调菜肴时,如果加醋过多,味道太酸,只要再往菜里倒一些白酒,即可减轻酸味。

果酒

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酿制而成的,所以果液天然,果香芬芳,醇美甘甜,营养丰富。用果酒来调制菜肴美味成了厨师的新的选择。由于果酒选用的原料不同,所以果酒的酒色、酒味、酒香也不尽相同,因此选用果酒类烹制菜肴,应根据菜肴原料或成品风格,来辅以相应的果酒,使其既能突出果酒之风情,又不失原料之本味。果酒菜的烹制方法以烧、焖、炸、熘等见长。果酒菜成品特点是金红光亮,甘甜味美,果酒清香,松韧可口。白兰地葡萄酒具有很高的酒精浓度,所以用它做菜时要谨慎。最好在炖汤结束前20分钟倒入葡萄酒,因为酒的味道会被过长的烹饪时间所破坏,所以要在烹饪的后期放酒。

啤酒

啤酒菜在风味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型:一是浓厚型,往往将啤酒与麻、辣调料结合使用,适应带腥臊气味的畜禽类原料,如牛肉、鹌鹑、牛蛙等;二是清淡型,啤酒与咸鲜调料结合使用,适应鲜味较多的原料,如虾、蟹、鱼等。啤酒菜的成品特点表现为酒香浓郁,质地软嫩,口味鲜美,色泽清雅。

啤酒调味窍门不少:炒肉片或肉丝,用淀粉加啤酒调糊挂浆,炒出后格外鲜嫩,味尤佳。烹制冻肉、排骨等菜肴,先用少量啤酒,腌渍10分钟左右,清水冲洗后烹制,可除腥味和异味。烹制含脂肪较多的肉类、鱼类,加少许啤酒,有助脂肪溶解,产生脂化反应,使菜肴香而不腻。清蒸鸡时先将鸡放入20%~25%的啤酒中腌渍10~15分钟,然后取出蒸熟,格外鲜滑可口。清蒸腥味较大的鱼类,用啤酒腌渍10~15分钟,熟后不仅腥味大减,而且味道近似螃蟹。凉拌菜时先把菜浸在啤酒中,加热烧开即取出冷却,加作料拌食,别有风味。用啤酒将面粉调稀。淋在肉片或肉丝上,炒出来的肉鲜嫩可口,特别是用此方法烹调牛肉,效果更佳。和面时水中掺些啤酒,烤制出的小薄面饼又脆又香。将烤制面包的面团中揉进适量的啤酒,面包既容易烤制,又有一种近乎肉的味道。

用酒时间有讲究

根据烹调时因鱼、肉的新鲜程度不同,加酒的时间也应有所不同,如掌握不好加酒时机,烧出来的鱼、肉就不会可口。用急火快炒的菜肴,因酒中的乙醇在高温环境中存留的时间短,腥味物质能被乙醇溶解并一起挥发掉,脂肪酸又易于同乙醇结合,生成具有芳香的酯类化合物,加酒应在临起锅前为宜。新鲜程度较差的鱼、肉,由于三用基氨等腥味物质聚集较多,应在烹调前先用先用酒浸拌一下,让乙醇浸入到鱼、肉纤维组织中去,促使胺类物质溶解,使其在煸炒时,能随乙醇一起挥发掉。清蒸鱼、肉等菜肴时,由于加热的温度较低,加热时间较长,一般是先加酒,随着温度的升高,既能使腥味随乙醇挥发掉,又能使乙醇与鱼、肉中的脂肪酸、氨基酸等缓慢而又充分的发生化学反应,从而增加菜肴的醇香和提高鲜味。

一般而言,烹调中最合理的用酒时间,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。比如煸炒肉丝,酒应当在煸炒刚完毕的时候放;又如红烧鱼,必须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烹酒;再如炒虾仁,虾仁滑熟后,酒要先于其它作料入锅。绝大部分的炒菜、爆菜、烧菜,酒一喷入,立即爆出响声,并随之冒出一股水汽,这多半是用酒的最佳“时机”。上浆挂糊时,也要用酒。但用酒不能多,否则就挥发不尽。用酒要忌溢和忌多,有的人凡菜肴中有荤料,一定放酒。于是“榨菜肉丝汤”之类的菜也放了酒,结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坏,这是因为放在汤里的酒根本来不及挥发的缘故。所以厨师们在用酒时一般都做到“一要忌溢,二要忌多”。有的菜肴要强调酒味,例如葡汁鸡翅,选用10只鸡翅膀经油炸后加蕃茄酱、糖、盐一起焖烧至翅酥,随后加进红葡萄酒,着芡出锅装盒。这个菜把醇浓的葡萄酒香味作为菜肴最大的特点,既然这样,酒在出锅前放,减少挥发就变成合理了。用酒来糟醉食品,往往不加热,这样酒味就更浓郁了。

●该资料共3页

该资料由会员「岸芷汀兰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Copyright © 2009 zhmc.net All Right's Reserved.
菜谱小吃、配方秘方、烹饪技术、厨师厨艺、美食资料、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