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
厨师之家〖chushihome.com〗精品厨艺教程推荐

上浆原料用盐量的控制

内容共2页  |  收藏该资料

第1页:上浆原料用盐量的控制

原料在上浆前一般要加盐腌渍。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加盐量标准,而且是众说纷纭。有人对原料的上浆操作进行多次实验,认为1.5 %的用盐量(重量比)在上浆时普遍适用;有人专门对上浆虾仁的加盐量进行了试验,认为虾仁上浆的用盐量应为菜肴原料的0.8 %~1.2 %之间;此外在原料上浆规格标准中,不同的原料的用盐量差别较大。那么加多少盐才适合呢?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明确原料加盐的目的和作用。
  
一、上浆原料加盐的作用
  
1、确定菜肴的基本味

原料刀工处理成片、条、丁、丝、粒后,加入食盐腌渍,主要是利用食盐的渗透作用确定菜肴的基本味,行业中称为“入内口”或“码味”。此时,原料处于生鲜状态,食盐的分子量较小,渗透压高,极易渗到原料的内部;而受热成熟的原料,蛋白质凝固变性收缩,使肉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质凝固层,就像一道“屏障”阻碍了调味品进入原料内部,盐分就难以入味。上浆菜肴的咸味来自于腌渍时的加盐量和调味芡汁中的加盐量之和,因此,腌渍调味时的加盐量将会影响最终菜肴的口味。
  
2、促进原料“上劲”

“上劲”是烹饪行业的俗称,要使原料“上劲”必须具备四个条件:一是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原料,富含脂肪的肥膘及富含淀粉的土豆泥、山药泥等均不能上劲;二是原料加工成片、条、丁、丝、粒及花刀块等小型料形和糜状料形,大块形原料不能上劲;三是适宜的加盐量,盐量过低不易上劲,过高则味咸;四是适宜的温度,2 ℃至10 ℃易上劲,超过30 ℃就难上劲。糜状料形的上劲最为明显,以鱼肉为例,将鱼肉斩碎,加工成肉糜,添加2 %~3 %的食盐后再搅拌,则肉糜即呈现为高黏度的肉糊,此时,我们说鱼糜“上劲”了。上劲的鱼糜挤成鱼丸入水中受热时,易成型不会散碎。

上浆原料的上劲机理与鱼糜相同,原料在加盐之前,表面松散没有黏性,加盐搅拌片刻后,原料表面黏度增大,即上劲了,这样就提高了原料与浆液的结合能力,有利于上浆,原料在加热烹调时,也不易脱浆。
  
3、改变原料的含水量

首先,食盐可以减少原料的含水量。如将净鱼肉加工成鱼片、鱼丁、鱼丝或鱼米等料形后,一般要用清水漂洗,以除去色素、臭气、脂肪、血液、残余的皮屑及污物等,使最终的菜肴色泽洁白。在漂洗过程中,鱼肉逐渐吸水膨胀,造成上浆困难,此时可添加少量的食盐,将离子强度调节到0.02~0.05的程度,使鱼肉脱水,挤出部分水分再上浆,原料易吃浆液,并均匀入骨。此方法对于操作大量的原料比较方便,少量的原料也可用干毛巾渍一下,通过外力的作用吸去部分水再上浆处理。

其次,食盐可以增加原料的含水量。对禽畜原料加工成丁、丝、条、片等形状后,在上浆时常要加一定量的水,水分子与原料中的亲水官能团发生水合作用,而使水被牢固地吸附在蛋白质上,加入食盐后(低浓度),食盐电离出的Na+、CL-离子吸附在蛋白质分子表面,增加了蛋白质表面的极性基团,这样亲水性官能团与极性基团一起,使蛋白质水化能力大大增加,肌肉含水量增多,变得多汁起来,烹制后的成品质感软嫩。
  
二、上浆原料加盐量的控制

●该资料共2页

该资料由会员「满堂醉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Copyright © 2009 zhmc.net All Right's Reserved.
菜谱小吃、配方秘方、烹饪技术、厨师厨艺、美食资料、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