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
厨师之家〖chushihome.com〗精品厨艺教程推荐

烹调技法“炸制”教程全集

内容共3页  |  收藏该资料

第1页:烹调技法“炸制”教程全集

烹调技法概述

烹调方法就是把经过初步加工和切配成形的原料,通过加热和调味,制成不同风味的菜肴的操作方法。中式烹调技法是我国烹饪的核心技术,是中国烹饪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,也是我国烹饪文化的结晶。我国烹调原料取材广泛,各地菜肴的风味特点又不尽相同,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烹调方法丰富多采。其烹调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。大众化的烹调技法,大约30种左右(如:炸、溜、爆、炒、烹、煎、塌;贴、烩、焖、烧、炖、熬、扒;蒸、煮、汆、涮、靠、熏、烤;拔丝、挂霜、蜜汁、砂锅;拌、炝、腌、卤、酱、冻)。我们在这里重点讲烹调技法其中之一“炸”。


一、烹调技法“炸”的定义

炸,是旺火、多油、无汁的烹调方法。就是将经过刀处理成形或整形的原料,(或腌制入味或炸熟有跟料)放入大量热油中加热制熟,使成品达到或焦脆或软嫩或酥香等不同质感的烹调方法。即将油用旺火烧滚,将食物下锅。一般油比原料多数倍,油与原料之比在4:1以上,炸制时原料全部浸在油中。油温要根据原料而定,并非始终用旺火热油加热,但都必须经过高温加热的阶段。这与炸菜外部香脆的要求相关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,操作往往要分两步,第一步主要是使原料成熟,所用油温不高;第二步复炸,使外表快速脱水变脆,则要用高油温。

二、炸的特点

(一),能使成品具有外脆里软的特殊质感。炸制必经的高油温阶段是指七、八成油温,即180℃左右。这个温度大大高于水的沸点100℃,悬殊的温差可使原料表面迅速脱水,而原料内部仍保存多量水分,从而能达到制品外脆里嫩的效果。如炸制前在原料表层裹附上一层粉糊或糖稀,或者将原料蒸煮酥烂。成品表层酥脆里边酥嫩的质感可更为突出。

(二),能使原料上色。高温加热使原料表层趋向炭化,颜色逐步由浅变深,由米黄至金黄,由老黄至深红色。如果不加控制地继续加热,则原料可完全炭化而呈黑褐色。颜色变化的规律是油温越高,加热时间越长,颜色转深就越快。同时,颜色还与油脂本身质量有关,油脂颜色白,使用次数少,原料上色就慢,反之则快。炸菜所获得的颜色应该是柿黄色到金黄色之间的颜色。

(三),有调的作用。在充当导热体时,除了能加快速使原料成熟,还能使成品带有特殊的油香和清香味,油在传热过程中的排水性,能使原料本味更加浓郁,又可使其易溶于水或蒸气的原料保持其外形。

(四)炸食的五种口感

1、酥:指菜肴入口立即迎牙而散,酥香诱口,从而产生一种似乎有抵抗而又无阻力的微妙感觉。如香酥鸡,酥炸软壳蟹等这类菜品,因为油脂渗入面粉和蛋液内,面粉、蛋液的颗粒被油脂包围隔散,从而阻碍蛋白质吸水形成的面筋网络,以及淀粉吸水糊化程度的增加,所以达到酥如雪散的状况。

2、脆:指菜肴入口立即迎牙而裂,而且顺着裂纹一直劈开,产生一种有抵抗力的感觉。

3、焦:指菜肴入口后,有硬的口感,比脆要强而且咀嚼时间较长。焦必须在高温下才能产生。能体现“焦”的特点菜肴有干炸里脊,炸昌鱼等。


4、韧:指菜肴入口后带有弹性的硬度,比焦脆的硬度柔和,咀嚼时产生的抵抗性不那么强烈,但时间较持久些。韧的特点,要经牙齿较长时间的咀嚼才能感受到。如清炸鱼片、清炸里脊。

5、松:指菜肴入口后,咀嚼的抵抗力比较微小,迎牙而散,吞咽舒适,如高丽鱼条、鸡蛋松、肉松等。

三、油温识别

A、油面反应识别

1、温油:即三,四成热.85--130摄氏度,油面平静,无烟和声响,原料入锅后,有少量气泡,伴有沙沙声。

2、热油:即五,六成热.140--180摄氏度,油面波动,有青烟,原料下锅后,气泡较多,伴哗哗声。

3、高热油:即七,八成热.190--240摄氏度,油面平静,菜勺搅动时有响声,原料入锅有大量气泡并伴有劈啪的爆破声。

4、旺油:即九,十成热.250摄氏度以上,油面平静,油烟密而急,有灼人的热气,原料入锅后,大泡翻腾伴有爆炸声(因油温太高,不适合烹制菜肴)。

5、这里所说“成”是众多厨师凭经验估温度的一种方法,所以,一般允许半成(10—15度)误差,“成”是相对于油脂的燃点而言,每一成大约相当于30度,不同的油脂,其燃点各不相同,习惯上我们取一个整数,设定300度左右为十成油温。以上三个阶段的油温都可以用温度计测量,但在实际操作中,却不可能边烹制边测量,而只能凭实践经验估测。

B、原料沉浮识别:

1、这种方法只是作为辅助识别,帮我们认知炸制过程中的油温,不能作为主要识别方法,要炸的原料放入热油中,看原料的沉浮反应来识别。

2、如果先沉入锅底再浮入油面,这时的油温大约是160度,如果做拔丝菜,用这种油温比较合适。

3、如果把原料放入油中,沉到中间再浮上油面,这时的油温大约是170度左右,用这种油温炸香酥鸡比较适合,炸出的鸡鸭外焦里嫩。

4、如果原料放入油中不沉,油温大约190度,比较适合各种含水分比较少的菜肴,如干炸带鱼、干炸黄鱼、干炸里脊等菜肴。

四、火候的掌握方法:

1、旺火:旺火可使油温迅速升高,原料下锅时,初始油温应低一些,如果原料在火力旺,油温高的情况下下锅,极易造成原料外焦里不熟的现象。

2、中火:中火加热,油温上升较慢,原料下锅时油温可偏高些,因为原料下锅后降低了油温,实际达不到所要求的油温,会造成原料糊浆脱落,水分流失过多而变老。投料量多的,下锅时油温要高些,下料后正好降到所需温度。投料量少的,下锅时,油温可低一些。原料量少,油温降的慢升的快,故下料时油温偏低些,下料后能迅速升到所需温度。

3、在操作中,如发现火力太旺,油温上升太快,应立即将锅端离灶台,或在锅中加入冷油,或调小火力,使油温控制在适宜的程度。

4、油温还应根据原料质地的老嫩度和形状大小,适当掌握。在烹调时,以上这些不是独立的,必须同时顾及灵活运用。

5、在炸制的过程中,为达到成菜要求,操作者往往采用“复油炸”、“间隔炸”、“油浸炸”等手法。

(1)、复油炸——指原料放入油锅后,先炸到一定成熟程度,捞出原料,重新调节锅内油温,再放回原料复炸一下,以达到炸制菜肴应有的效果。

(2)、间隔炸——指原料在油炸过程中,油温高了便离开火口,待油温下降后又重上火口,它是调节油温、保证炸制菜肴质量的重要方法。

(3)、油浸炸——指经过加工处理后需要油炸的原料,在适当火力、油温时下锅,并将锅端离火口,适时重上火口,用温油再浸炸。

五、技法分类

1、按菜品质感分有:干炸、软炸、酥炸、松炸、脆炸。

2、按主料着衣分有:清炸、拍糠炸、包裹炸、纸包炸、吉利炸等。

3、按加热方式分有:过油炸、油淋炸、泼炸、浸炸。

4、按油温划分有:高温油炸(热油炸、中温油炸、低温油炸三类)。

●该资料共3页

该资料由会员「风吹麦浪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Copyright © 2009 zhmc.net All Right's Reserved.
菜谱小吃、配方秘方、烹饪技术、厨师厨艺、美食资料、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