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
厨师之家〖chushihome.com〗精品厨艺教程推荐

徐州的传统面点烙馍以及食用实例

内容共1页  |  收藏该资料

烙馍是苏北和皖北的一种食品,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。烙馍是用未发酵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,用擀面杖擀成厚度约0.1厘米,直径约30厘米左右的圆形。在一块圆形中间稍微突起的铁板上烙熟的,一般管这种铁板叫做“鏊子”,煎饼也是用的同样的工具,不过做煎饼的一般要大一点。

只要提到烙馍,人们首先就会联想到两汉文化名城徐州(彭城)。烙馍,薄薄的、白白的、圆圆的、软软的,是地地道道的徐州土特面点食品。徐州烙馍历史悠久,经济实惠,它不仅是当地寻常百姓所喜爱的食品,即使是当地的达官富贵,也同样喜食烙馍,因它的味,因它的形,因它的历史内涵。

至于“烙”的起源,古文《随园食单》、《调鼎集》中均有“石鏊饼”的记载。据说,烙法是由古文献所说“石上燔谷”演义而来。《古史考》中这样记载“神农时民食谷,释加烧石上而食之。”到了宋代人们才开始直称其法为“烙”。而再往后,又根据其不同的加热介质、器皿,可以分为干烙、水烙、油烙,一般以干烙与油烙为多见。

干烙而成的面点制品很多,在此只简要介绍一下徐州的烙馍(亦称烙饼),它是徐州民间的传统面点。烙馍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,两个人可以做,一个人也同样可以制作。制作烙馍的工具:面轴(为一种枣核式长轴)、鏊子(直径约40cm的铁制工具)、竹劈子一根、炉子或锅戗子,燃料为无烟煤或干柴草;原料有:普通面粉或精面粉、水(其中可以加入鸡蛋或其他辅料);制作方法:鏊子支起来后,把调好的面团下剂,揉按后用擀面轴擀开来(厚薄均匀,大小约直径30cm),而后再用竹劈子挑到鏊子上(鏊子不要烧得太烫,以免烙馍煳掉),用竹劈子翻几下,烙制表面白且起泡时,即成熟。

制作烙馍不仅仅可以用麦面粉,也可用绿豆面或其他的面粉。如用麦面所制,500g面可以出14张左右。有人作了一个有趣的统计:技能熟练的人可以在1小时内,烙出数量为6.5kg左右的烙馍来。所以说烙馍制作快捷、简单,吃起来也就方便、实惠,是当地百姓最爱吃的面点之一。

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往,烙馍是很受徐州百姓喜爱的,它已经成为今日徐州人每天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。刚刚烙好的烙馍,色泽白,有少许小黄壳,味香甜,吃起来韧且筋道,美味可口。论及烙馍,不管是热的,还是凉的,都是难得的美味;如果用刚烙好的烙馍卷上一些刚刚炒好的热菜(最好是炒的辣的、鲜咸味、很下饭的菜),或者卷上馓子、羊肉串等,叫你吃上一回,肯定下回再吃还想着它,味道独具一格!

烙馍的食用方法多样。不仅仅可卷素卷荤,若用野生的马齿苋,或自家种的韭菜等时令蔬菜作馅料调味后包在烙馍中,然后在鏊子上摊成半圆形,即为百姓所常食的菜盒,味道清香、质感柔软、鲜咸爽口;也可以用一张烙馍作坯,在碗中用葱花、鸡蛋、盐、香油等调好馅料均匀的抹在坯料上,然后再盖上另一张烙馍,合起来烙熟卷成卷子,食用时再切成小块即可,谓之油馍,外脆里嫩,鲜香可口;调面时,若加进调料烙成薄饼,可甜可咸,酥松而香;调面时也可加入芝麻仁、盐或糖,烙成半熟的烙馍,再切成菱形片入油锅炸,成品酥、脆、香,这既是徐州当地百姓每年年关要炸制的食品之一,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“猫耳朵”,闲来没事,即可作为点心来食用。再如,民间的汤点“丸子汤煮馍”(绿豆面丸子煮馍)所用的原料就是以绿豆面烙制的烙馍。这道汤点源于北魏时,后来流传到民间,在徐州一带是非常独特的汤点之一。

至于在饭店、宾馆里,厨师们更是各显神通,八仙过海,能制作许多味道独佳的美肴。

配方与做法

馍卷馍

原料:烙馍400g,香菜20g,油炸花生米20g(去皮),鸡蛋2个,花椒15g,干红椒丝、精盐、味精、色拉油各适量。

制作:
①先将200g烙馍从中间一切为二,折成三角形装入盘中待用;再将200g烙馍切成丝过油、炸酥备用;香菜洗净切成小段,花生米用刀拍碎,鸡蛋煎或炸熟作成蛋松。
②锅上火加入少量色拉油,把花椒炸出色,然后加入干红椒丝炒香,再加入烙馍丝、香菜段、碎花生米、鸡蛋松、盐、味精炒匀出锅,装入盘中。食用时可用小盘装烙馍跟上桌。

特点:香、脆。

一品香卷

原料:烙馍150g,羊肉110g,黑鱼肉100g,苔干40g,葱15g,料酒5g,胡椒粉、孜然各3g,鸡蛋2个,姜少许,淀粉、面包糠适量,盐、味精、色拉油。

制作:
①羊肉、鱼肉斩馅,葱和苔干均切成末,放入碗中,然后加入孜然、胡椒粉、盐、味精、料酒、少许水淀粉抓上劲待用。
②烙馍切成12cm大小的方块,用烙馍将馅心包起来,呈春卷形状(口要收好),然后拍粉,拖蛋液,裹面包糠成半成品。

③生坯放入五成的油锅中先定型,然后在温油锅中养熟,热油炸酥装盘即可。

特点:外脆里嫩,鲜香可口。


该资料由会员「杨大厨子」推荐/供稿,来源:互联网公开渠道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,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、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,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;
2、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,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涉及文章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Copyright © 2009 zhmc.net All Right's Reserved.
菜谱小吃、配方秘方、烹饪技术、厨师厨艺、美食资料、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